□晨曦
近日,我市“創文”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,然而,面對“創文”,有些人卻覺得不適應:想超近道逆行,卻被執勤交警喊停;看路上沒車輛想闖紅燈,卻被交通勸導員阻攔;想隨手扔垃圾,卻因為志愿者的注視而不得不尷尬地把手收回去……
有些人之所以會感到不適應,一是因為不習慣被規則約束。的確,在規則的約束下,個人想行個小方便沒那么容易了,但文明社會離不開規則。更何況只有在秩序井然的社會環境下,人們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便利。看似是小方便的逆行、闖紅燈、隨手扔垃圾等“一己之便”,其實是真正便利的絆腳石。人們要真正認識到講文明、守規則是為了享受更大的便利,這樣就不會對“創文”產生不適心理。
二是因為受到陋習的影響。眾所周知,改變陋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為陋習不是一天形成的,想要改變同樣需要堅持。而很多人聽到“堅持”這個詞,就會下意識地產生抵觸情緒。? 或許堅持很難,但只要找對了方法,堅持并非難事。 ?心理學家認為,人類有95%的行動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,而大部分的無意識都是通過習慣產生的。只要一種行為變成習慣,堅持就會變得很容易。就像洗臉刷牙等行為一樣,它們已經變成了你的一種生活習慣,所以你可以365天持續做而不覺疲憊。只要我們把文明行為變成一種習慣,保持文明舉止就會變得像喝水一樣簡單。
打印此文
關閉窗口